各街道办事处、黔灵镇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云岩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云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岩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安全生产应急方针,切实做好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提高我区对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风险和防范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做好应对在建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二、工作范围及事故类型
对建筑施工进行施工风险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及事故影响。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深基坑高边坡、临时用电、脚手架、塔吊、施工电梯等分部分项工程加大排查力度。在施工期间,有可能产生触电,机械设备倒塌,脚手架、山体坍塌等其它的安全风险项目,我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排查,督促各项目备足抢险物质、机械设备,有针对性参与指导演练,并要求项目各主体责任单位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等。
在建工程施工中出现或可能造成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经营影响、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将其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伤害等。
(二)建筑工地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类型。
(三)建筑工地突发社会公共安全类型。
对于上述分类中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本预案作为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意见》《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
四、组织领导
成立我区建筑施工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救援领导小组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下属相关科室全体人员组成。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董学民(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联系电话:15286077799)
副组长:张 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联系电话:13984016999)
成 员:质监站、安监站、建管站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二)工作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含政府、周围建设单位的力量),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接到事故及突出事件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指挥,适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自救,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支援。
(3)组织有关部门作好恢复生产工作。
(4)负责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组员职责:
(1)参与编制抢险预案,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2)负责具体调动应急队伍、物资。
(3)督促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到位。
(4)督促责任单位清点、疏散受灾人员、统计伤亡人数。
(5)收集事故现场有关证据,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6)组织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3.现场应急指挥部
项目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危害程度,视情况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长由事故项目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对本项目的应急工作全面负责,成员由事故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以及成员组成。
工作职责:
(1)落实上级应急机构下达的各项应急指令和措施;向上级各方应急机构汇报突发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2)负责指挥各工作组、救援队伍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救援及危险区域的界定、警戒与治安等工作。
(3)根据应急状态变化,提出调整应急级别或解除应急状态的建议。
(4)负责协调各应急工作组工作,组织项目各应急工作组、应急队伍配合外部医疗和救援机构各项工作。
五、现场应急救援技术措施
依据对建筑施工风险评估及应能力的评估结果,在我区管辖内的在建项目中成立应急抢险队伍3支,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及器材,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排险工作,并且各项目编审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成立应急抢险队伍及备齐抢险物资、设备。具体为:
(一)应急抢险队伍1
1.应急抢险队伍项目:中天·未来方舟B1、B3、B4(世贸中心)项目。
2.应急抢险队伍负责人:谢晶;联系电话:15755420988。
3.抢险队人员45人。
4.应急物资器材:水泵30台,沙袋1000个,铁锹30把,小汽车1辆,对讲机10个,挖掘机2台,铲车1台,平板拖车1辆,担架5个,药箱5个。
(二)应急抢险队伍2
1.恒大帝景24、28、29#楼。
2.应急抢险队伍负责人:贺磊;联系电话:18033094490。
3.抢险队人员30人。
4.应急物资器材:水泵总计:4台,7.5kw 30m杨程 80口径 40立方流量共计2台 ; 4kw 80口径 15m杨程40立方流量共计1台 ; 5.5Kw 30米杨程 80口径 30立方流量 共计1台;担架一副,急救箱1个,320挖机1台,平板拖车1辆,300W充电应急灯2个,电风镐1个,沙袋200个,铁锹10把,小汽车一辆,对讲机5个。
(三)应急抢险队伍3
1.应急抢险队伍项目:万科麓山项目。
2.应急抢险队负责人:姚安阳;联系电话:18185087576。
3.抢险队人员50人。
4.应急物资器材:水泵5台,沙袋1000个,铁锹50把,小汽车5辆,对讲机50个,挖掘机4台,铲车2台,平板拖车2辆,担架10个,药箱5个等。
为保证应急救援行动及时、科学、有序实施,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监站相关技术人员提出应急救援措施,事故发生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为领导小组提供应急救援指导。
区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救援指令的下达和及时执行。
应急值班电话:0851—86823355
六、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1.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本应急预案中的现场急救:主要针对适用于施工现场发生坍塌、边坡塌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
2.现场急救的原则:
(1)抢救伤者要及时,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2)抢救方法得当,避免二次伤害;
(3)实施现场急救与送医院救治相结合的原则;
(4)送离现场最近医院救治的原则。
3.应急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的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响应程序。
(1)预警及信息报告:预警→信息报告→信息上报→信息传递
(2)事故的救援预案具体处置措施:发生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现场值班领导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①立即把施工人员从危险区有组织的紧急疏散撤离到安全位置或从安全通道疏散到地面上;把有可能再次发生事件的范围内的地面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保安负责,不准人员靠近;
②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说明主要发考事故部位、造成事故直接因素、有无伤亡、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
③根据现场情况,先自行抢救,并应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伤亡情况、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救援,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救援车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同时,现场急救人员在救护车到来以前,应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④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在最短时间赶往现场,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负责指挥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工作,并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
⑤技术支持组或专家组将抢险技术措施准确无误地向抢险人员进行交底,抢险组应根据技术措施组织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
⑥警戒保卫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将无关人员清理出现场,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
4.云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具体应急抢险措施(见附件)
(二)建筑工地公共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1.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1)本预案中的食物中毒主要指由饮食卫生造成的人员中毒事故。
(2)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涉及人员面广,应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2.基本要求:
(1)设有职工食堂的单位餐饮管理应专人负责,要有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制售等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
(2)采购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
(3)开水器、茶水桶加盖上锁指定专人负责。
(4)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消除“四害”时投放药物要注意检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每顿食物应留取样品。
3.对中毒人员的处理:
(1)初步确认是否食物中毒,可能由何种食物引起,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或120)求援,讲清中毒症状、发生及持续时间、中毒人数、事发地点。
(2)医务人员未到时,由有急救常识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3)对已食入可疑食物但无明显症状者也应严密观察。
4.现场处理:
(1)通知现场人员暂时封存食物,保护好现场。如有呕吐物,应用干净容器或塑料袋装存,供卫生防疫部门化验。
(2)立即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上报事故情况(原因、范围、事态进展、后果预计)。
(3)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现场和中毒人员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掌握情况,分析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措施。
(4)确定食物中毒类型及医学处理后,针对原因立即对现场进行处理,以防止事件扩大蔓延。销毁引起中毒的食物;针对污染原因及时督促改进;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现场消毒。
(三)建筑工地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1.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1)本预案中社会稳定事件主要指:重大群体事件如罢工、集会、游行、示威、上访等。
(2)社会稳定事件给正常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需要本企业更多的职能部门做出响应,积极配合外部职能机构给予及时处理,即启动本预案。
2.应急处理原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作为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应急预案,做好社会稳定事件的应急处理,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在事故预防、信息告知、善后处置等各个环节。
3.社会稳定事件的应急步骤:
(1)一旦发生社会稳定事件,当事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并在2小时内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或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2)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控制事态的扩大,应尽量做好思想工作,力求通过内部方式平息事态。如事态的发展进一步恶化或扩大,应立即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控制,对于个别不服从协调、带头煽动、有激烈抵触情形的人员,应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采用强制措施。
(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随时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或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事态的发展和控制情况,局视情况应安排有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地点,指挥协调事故的处理。
(4)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平息后,当事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人员进行情况调查摸底,了解事故的起因,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5)当事单位应对事故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写出书面的事故报告,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事故报告应报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备案。
4.事故信息的公布:
事件发生后,当事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授权并明确人员,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主动引导舆论,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因社会稳定事件给企业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并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七、救援通道及路线
急救电话:120(就近医院为应急送医地点)
火警中心:119
报警中心:110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值班电话:0851-86823355
附件:云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具体应急抢险措施
附件
云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具体应急抢险措施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制定应急预案的总体要求,为能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具体的应急措施:
一、坍塌事故临时救治
坍塌事故主要在施工中形成的高边坡塌方、堆积过高的土体坍塌、脚手架、大型起重设备跨塌等。发生时将导致人员被埋,或因挤压而窒息,或因落物被砸伤,后果非常危险。对于塌方事故通常治理方法:(减)卸载→拦载→支护、撑顶→插别→注浆、压浆或喷锚→SNS柔性防护系统→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一)对救出伤者必须小心谨慎地移动,方法为:双手握住伤员肩膀处的衣服,以双手腕支撑伤员的头部,拖拉伤员的衣服;
(二)抢救:
1.抢救休克的伤员:(1)休克伤员的症状是:皮肤苍白或发青,咬舌,口齿不清;发冷,皮肤潮湿或出汗瞳孔放大,眼睛凹陷;恶心、颤抖、口渴;心脏、脉搏跳动加快;(2)抢救方法:可把休克的伤员(头部、胸部、腹部或大腿处骨折者除外)双腿抬高离地面0.2~0.3米,让其背部朝下躺着,再使用合适的物体把双腿垫起,这样能使血液顺畅地流动,达到各器官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程度;如果休克的伤员呼吸困难,应让其斜倚或侧卧,使其呼吸顺畅;如果伤员有一只腿受伤,可将加一只腿垫高,直至使其它器官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血液;如果伤员出现呕吐,应让其侧卧,并给些饮料。
2.抢救骨折者:(1)骨折包扎应包括包扎骨折处的肌肉、腱、血管和韧带;(2)有的骨折容易发现,有的骨折在皮肤和肌肉里面不容易发现,应通过观察伤员的肢体组织有无变形和伤员自我感觉来判断;(3)处理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把骨折断面加以固定,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固定状态。简易的固定办法有:就地取材,如使用薄木板,笔直的棍棒等;护垫用布或毛巾,放于薄木板和伤口之间。两片薄木板之间用领带或布条系紧;不能用绷带正对伤口包扎。
3.止血:(1)对一般流血伤口的控制:把伤口的衣服移开;用无菌或消过毒的纱布、清洁干净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放于受伤肢体部位,并系紧;如伤口在手上,应使用清洁干净的吸收性能好的材料止血;(2)控制严重的出血,如果伤员伤口流血严重,应在“挤压处”进行直接挤压。这样能阻止动脉直接向伤口供血,如果血从下胳膊处的伤口流出,可直接挤压上胳膊处,即抓住伤员的胳膊上部,挤压内侧;如血从腿部的伤口流出,挤压点应在大腿根部。
二、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在120救援人员赶到前,现场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等几种情形上。120救援人员赶到后,要在120救援人员指导下尽快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再由120救援人员在车上继续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治。
(一)首先由现场医生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
(二)如高处坠落者出现颅脑外伤,如伤者神志清醒,则先想办法止血;如处在昏迷状态,则在止血的同时必须维持昏迷者的呼吸道通畅,要让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三)如高处坠落者出现骨折,比如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无骨折的下肢缚在一起,然后再用硬板担架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硬板担架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避免受伤者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从而造成二次伤害的发生。
(五)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如下:
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三、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一)在120救援人员赶到前,现场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休克、颅脑损伤、骨折及大量失血等几种情形上。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现场紧急救治时,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另外也应对颅脑损伤、骨折和出血等情况进行处理:
–如受伤者处于休克状态,要让其平卧、少搬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让其苏醒;同时尽快配合120救援人员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如物体打击造成颅脑损伤,受伤处于昏迷状态则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如物体打击造成骨折,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配合120救援人员送医院治疗;
—如出现血流严重时,应想办法进行止血,避免流血过多引起生命危险。
③120救援人员赶到后,要在120救援人员指导下尽快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再由120救援人员在车上继续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治。
四、机械伤害应急措施
在120救援人员赶到前,现场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等几种情形上,坍塌事事故抢救措施 1.2②抢救方法进行。
五、触电临时应急措施
(一)在120救援人员赶到前,现场救护人员应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伤者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等几种情形上;
(二)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三)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四)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五)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用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则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
(六)触电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挤压〈人工循环〉)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应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头上的手指,捏住伤员的鼻翼,在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秒—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觜唇紧闭,防止漏气。
3.胸外按压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抬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位置。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是: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站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cm——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按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其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到颈动脉搏动。操作频率如下: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七)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纪委,区人武部。
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
云岩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4日印发
信息来源:https://www.yunyan.gov.cn/zwgk/zcwj/qzfbwj/202110/t20211012_82679433.html
原创文章,作者:区政府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gy/zhengce/21467.html